各位同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动员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知行合一,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拟于2021年暑期开展“红色铸魂•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2019级本科学生以及2020级研究生(博士、硕士)将以必修课形式参加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简称“思政课实践”),实践考核合格后分别获得2及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作为必修课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社会问题调研和社会实践两个环节组成。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铸魂•乡村振兴
二、活动内容
组建团队,走进千村,深入万户人家开展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建党百年两条主线,围绕乡村文化、乡村生活生态空间、乡村生态环境、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重点调研,提出帮扶计划、帮扶目标、帮扶措施,真正做到精确帮扶、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更广泛的帮助和支持;梳理、宣传生态环境、乡土文化、乡情乡愁等元素,挖掘乡村振兴中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典型代表,展现责任担当与价值引领;深入寻访与实践,观察与感悟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厚植家国情怀。
三、组织单位
共青团宁波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委员会
四、参与对象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其中2020级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需要重修的往届研究生必须参与)。 本科学生(其中2019级本科生以及需要重修的往届研究生必须参与)
五、活动安排
(一)团队申报
因2019级本科学生、2020级研究生将通过实践获得必修课学分,原则上需单独组队,并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本科生每支小分队人数以10—15人为宜;研究生每支小分队以5-10人为宜。
(2)时间应不少于10天,每支小分队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指导导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各团队分配带队教师;另一名由校团委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分团委书记、班主任等思想政治工作者或学科专业教师担任(以下简称“带队导师”),学生在组队阶段自主联系确定,每名带队老师最多不能超过3支队伍。
鼓励非必修团队参与,所有团队需结合主题及专业特色(如农业、食品安全、食品营养、药物健康等) ,撰写申报表(见附件)并制作项目申报展示PPT(含选题意义、团队名称及组员、实施方案、宣传要点、安全事项等),申报表及ppt于6月6日16:00前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二)学院团队组建情况答辩
学院将针对各团队的选题情况进行不超过5分钟的答辩,学院答辩通过后方可进行网上申报。答辩时间初步定于6月8日12:00,地点为竺银康楼107室。如有变动,以最新通知为准。
(三)校级重点团队遴选
6月中旬开展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评审工作,团委根据申报材料,通过综合评审选拔10支校级重点团队,给予每支团队1000元经费支持。
(四)团队出征仪式
6月下旬,学院会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届时会安排实践开展、新闻宣传、安全报备等具体工作,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开展实践
各团队于7月1日至31日期间开展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践地实际情况,按照专项实践内容开展工作,并做好实践资料和成果整理工作,包括实践日志、实践总结、访谈记录、调研数据、图片视频资料等,做好新闻报送和网络宣传工作。
(六)网上申报流程
1.团队组建。根据《关于组建2021年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修团队的预通知》,学院开始动员学生组建实践团队。
2019级本科生自由组建团队(原则上不跨学院组队),参考选题指南(见附件二),确定调研选题,待通过学院答辩后,在网上办事大厅—“学生社会实践”—“我的社会实践”板块进行组队,由团队负责人进入系统,输入用户名(学号)及密码(原始密码为身份证后六位)进入个人界面,选择并进入“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按照流程填写相应组队信息,保存并提交,上报给学院。必修团队和非必修团队都需要登记。详细流程请参考《宁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网上办事大厅操作手册(2021年)》。2020级研究生完成《宁波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组队信息表》填写。(2020级研究生组队审核等情况线下完成,不用进行网上办事大厅申报)。
2.学院审核。6月10日14:00前,学院在系统内完成当年学生实践团队审核。核对确认实践学生情况,并审核团队。
3.名单公示。6月10日16:00前,校团委根据各学院审核通过的名单进行公示,确认组队情况无误,原则上无特殊情况不再对名单进行修改。
4.分配调研指导老师。6月14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审议2019级调研主题、分配调研指导教师,团委将相关信息导入学生网上办事大厅系统,教师分配等相关信息将在学院和校团委网站同时公示。
5.组队完善。待学校发布正式社会实践通知,团队负责人进入网上办事大厅,选择并进入“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点开“我的实践”,点击蓝色字体“完善信息”完善相应组队信息,保存并提交至学院,学院确定后提交至校团委审核,未审核通过的团队实践开始后无法开展安全报备工作。
6.安全报备。自开展社会实践之日起,各团队负责人每天16:00-18:00需在网上办事大厅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里,点开“我的社会实践”,点击蓝色字体“报备”进行报备。
七、必修课程考核
1.考核:2019级本科生、2020级研究生将在实践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暑期社会实践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评级打分,分别对团队的实践环节和调研环节进行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依据主要是社会实践记录、实践报告及辅助性证明材料(至少包含一张团队调研照片附于实践报告后面,以便考核),由实践带队导师评阅,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
调研环节考核主要依据调研主题、调研过程及调查报告的质量,由调研指导导师进行评分,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与不合格五个等级。
凡有虚构调查样本及调查数据、抄袭调研报告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调研报告均判定为不合格,其所在团队的社会实践课程总成绩也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学生个人最终登录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实践、调研环节有任一环节成绩为不合格的,团队所有成员成绩均为不合格,团队成员需在下一年暑期重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结束后,团队和个人要及时总结,按要求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学院分团委(具体详见七月下发的《宁波大学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评比通知》)。团委将根据实践成果评选出今年的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单位、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先进个人,并编辑社会实践成果汇编和优秀作品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评选优秀调研论文,并联合教务部门负责教师工作量的认定
八、相关要求
(一)突出育人实效。要坚持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方向,避免社会实践形式化、同质化,从团队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实践方案,真正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标。
(二)突出成果导向。各申报团队根据实践情况认真总结实践成果,可形成如下预期成果:调研报告、实践成果集、心得体会汇编、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实践视频等。并建议着眼于项目化、精品化来谋划重点团队,力争将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与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打通,实现前期成果孵化。
(三)突出专业特色。各申报团队要立足成员的专业特色与专长,科学合理制定计划方案,确定目标方向,避免千篇一律,要努力做到学有所用、践有所得。
联 系 人:赵刚 徐多
联系电话:618547 1833542410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红色铸魂•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申报表
共青团宁波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委员会
2021年5月31日